11月17日,联想以“因思而变 · 智领未来”为主题,举行ThinkVision和ThinkCentre 2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Think家族中的代表作,高端商用产品线ThinkVision和ThinkCentre已经陪伴中国人的办公桌20年了。
PC这个词放在现在早已不新鲜,几乎所有行业都依赖于电脑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管理,新的远程办公、混合办公等等模式也在崛起。
但回望过去二十年,从“大块头”到纤薄形态,从整个办公室仅配一台电脑到今天办公桌上几台显示器“齐飞”,ThinkCentre与ThinkVision见证了中国人工作方式的变迁,也承载着中国工业、商业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历程。
1951年,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电子计算机UNIVAC-1(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它和最早期的计算机一样,庞大、笨重,占地27平方米,重量超过7吨。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厂商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帮计算机“瘦身”上,IBM、苹果、施乐等公司推出各种形态的产品,成功普及了PC,即个人电脑这一概念。
很长一段时间里,家用/个人消费电脑与商用电脑并没有明显区分,毕竟那时电脑还算奢侈品,需要编程与技术背景才能使用,也几乎没有娱乐类应用。作为在专用领域的探索,在90年代,联想就通过PC+打印机+软件的解决方案,推出面向企业用户的“商博士”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商用PC形态,源自于2003年的一次创新尝试。那一年,ThinkCentre M产品线正式成立,并发布了第一款产品:M50,它后来被视作第一款从定位、设计上都属于“纯商用”的电脑,特点包括便于管理和信息统计的硬件设计,以及内置的企业管理软件等。
自此开始的十年,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十年。房地产市场热了起来,国企股份制改革大刀阔斧进行,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超过了1000美元大关……或许还不会使用,但人们都讨论着互联网,计算机课程从校园火到大街小巷。
彼时,联想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排名第一的电脑生产商。伴随着网络时代来临,越来越多企业用上IT工具办公。有媒体披露过数据,21世纪初,中国PC市场上,商用PC销量已经占据了全国PC销量超半数。
一大批信息化工程如电子政务、金税工程等等开展起来。大中型企业对商用电脑设备开始升级,中高端商用机销售保持了高速增长。于是,商用PC成为市场必争之地,需求猛增,产品形态也快速变化着。ThinkCentre M系列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可立可卧机箱,正是瞄准当时企业对“电脑小一点,不占办公空间”的需求。不要小看这一变化,当办公桌上的电脑只占一小块空间时,这意味着整个办公室里的员工都有望用上电脑了。
现在已经很常见的“一体机”式电脑,在当时还属于新鲜事物,它的特点正是小体积,方便安装。2009年,首台商用一体机ThinkCentre M9000z发布,这是业内首个通过TCO Edge认证(针对产品可持续性的标准)的一体台式机,能够节省桌面70%的空间,在电磁辐射、运行噪音方面也做了升级,保证办公环境的健康舒适。
越来越多企业将采购电脑列上清单。那个年代,学五笔打字,用“伊妹儿(E-mail)”,玩转电子商务都是新鲜事。而刚刚用上电脑的员工们,最关心的是电脑是否够便捷、易用。企业里,电脑的使用者往往对IT技术了解不多,如何简化电脑操作、最好能“无师自通”。成为摆在众多厂商面前的新课题。新的设计如热插拔技术,USB接口前置,SED(自加密驱动器)等等也开始出现。
到2012年第三季度,调研公司Gartner的报告显示,联想当期在全球PC市场份额达到15.7%,首次登上全球PC第一。从此,全球霸主的位置很少再换过。
21世纪进入10年代,中国跑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跨越了“山寨”时代,成为移动应用们的比拼战场;BAT争抢新“船票”,在社交、游戏、搜索、电商等多方面用融资并购等方式赛跑;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共享经济,在线旅游,外卖,公司们从“烧钱”竞争走向合并……
在轻便的商务一体机让办公桌面变得更干净之后,更多千差万别的需求出现。制造业用上了更高端的工业软件,“驾驶舱”大屏也进了车间,流水线的厂弟厂妹们都能看懂良率、KPI这些数据了。但环境中难以避免地有一些粉尘,有的还需要机器在高温、潮湿等“极端”环境中运行。传媒业“抛弃”了画板与胶片,用上数字工具,但设计类软件,往往需要更强大的运算力来支撑。医院里,病人的挂号、处方数据不止存于后台系统里,也进入了站、小推车等场景,这又要求产品能灵活且轻便……还有金融、电网、政务窗口等等,每个场景都给商用PC增加了考验。
产品跟随着需求而变。2012年,联想发布的ThinkCentre M4350Q当时被称作“性能最强的1L主机”,其在保证全功能、全性能的前提下,将机箱缩小至1升“迷你”大小,至今仍有数码爱好者为其制作开箱测评,放到现在,它仍能“坚挺”待命。
2014年,业内首款模块化一体机TIO(Tiny- in-One)推出,它实现了显示器+Tiny主机的灵活组合,各种接口也一应俱全,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灵活采购的需求。在狭窄的银行柜台、多个显示屏不断滚动数字的证券交易员桌上,你都能看到它的出现。还有企业里的行政、财务、营销等等人员,轻巧的Tiny主机与不同显示器组合,完美符合多个场景的需要。
在设备采购与管理过程中,企业主最关心的指标是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总结来说,就是需要“可信任”。ThinkCentre M系列正是基于这些需求出发,在硬件上,每台ThinkCentre M系列产品都要通过12项严苛测试,经过振动、温湿度、沙尘、液体污染、低气压、霉菌与盐雾等多种环境下的严苛测试,才能确保可送入用户手中。软硬一体的设计,提供IT综合管理平台,将分散的软硬件管理、BIOS设置,以及intel的vpro管理功能,都统一集成至Windows界面中,管理员可快速部署和管理。
在性能上,目前ThinkCentre M系列最高可以支持intel i9-13900标压处理器,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22%。还有自研“迅应”调校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特有的五阶保护算法,在复杂运算时智能调节电力供应,支持CPU以高睿频实现高算力输出,CPU性能最高可提升36%。
除了性能,还有体验。硬件发烧友们一定对高性能电脑机箱发出的风扇噪音不陌生,而若放在办公空间,数十个机箱并行,噪音大就会变成严重的工作干扰。因此,企业用户必须“既要又要”,既要强大性能,又要使用舒适安静。这一点上,ThinkCentre M系列在业内独创的散热技术ICE(智能散热引擎)发挥了很大作用,它能够实时监控散热系统,并可在性能及体验模式中随需切换。在同等性能下,其噪音可以降低3~5分贝, 而在同等噪音水平下,性能可以提升10%~15%。
同时,商用电脑其价值也不只聚焦于硬件,企业客户愈发看重售前售后的服务与支持。目前,ThinkCentre M系列标配的尊享服务,支持3年全保及上门,门到桌安装验机,基础数据保护服务,7x24小时服务热线,一诺闪修,保障企业使用无后顾之忧。
跳出这些特性,从宏观来看,企业用户对于商用PC采购的最终目的是效率和效益提升,而不局限于性价比。商用领域常提的一个概念是TCO,即整体拥有成本,它包含了用户一次性购买产品时支付的总成本和售后所享受的总体服务内容。“高端商用”的定位便是在保证产品极致品质的同时,又提供极致的服务,总体来看,客户的TCO成本反而有所精简。
这也让ThinkCentre M系列在诸多重要活动上,成为可信任的保障伙伴。在不久前结束的亚运会上,ThinkCentre M大师系列台式机就用在了指挥中心、主媒体中心、亚运村以及各个赛事场馆中,保证整整30天的不间断稳定运行。“零故障”地完成了亚运会各类高信息量、复杂运算、并行处理的工作任务。
创新产品、前瞻视野、历史沉淀,让今天的Think品牌几乎占领了中国各大企业办公桌。IDC的数据显示,联想商用台式机已经连续22年居第一位。灰黑色Logo佐以红色醒目点缀,也成为人们对商用电脑的下意识联想。
一些数据可以看出这里的机会:在混合办公模式转型,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推动之下,商用PC仍然是PC市场的重要拉动力。根据咨询机构IDC的数据,2020年全球3亿PC需求中有50%以上来自商用市场。
另一方面,以90后与00后为代表,在互联网与IT设备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生代”已经成为重要劳动力,而数字原生代对协同办公类应用水平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代际,可以预见,在专业办公领域的PC需求,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一方面,AI、虚拟现实等技术新浪潮来袭,为商用PC带来新的机会。此前,联想宣布已初步完成了全栈智能的完整能力,包括AI内嵌的智能终端、AI导向的基础设施和AI原生的方案服务。商用PC就是AI内嵌终端中的重要部分,作为高端品线,ThinkCentre M有望更早拥有AI的加持。
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社会各方都对产品及企业的绿色、节能指标更加关注。实际上,ThinkCentre M在2005年就已开始将可降解的PCC材料应用于机器包装,绿色低碳早已写在它的基因里。2023年发布的ThinkCentre M 950t,更是业界首个获得“产品碳足迹证书”的商用台式机产品。
ThinkCentre M为企业客户还推出了独家零碳服务,可实现IT设备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使用联想零碳服务台式机,相当于一年节约622度电。产品本身也要更加可循环、绿色化。ThinkCentre M系列计划,到2023年,所有产品涉及的塑料材质100%使用可再生塑料,内外包装90%使用可回收材料。
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三重因素驱动下,商用PC仍然焕发着生命力。作为办公桌上的得力伙伴,也作为每个用户手中的生产力工具,未来,商用PC或许不仅仅是办公场景的必备工具,更能成为数字化时代中不可或缺的创新引擎,为更多行业提供创造丰富的价值。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