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成本分为硅成本和非硅成本两部分,其中硅成本主要指的是电池片的采购或者生产成本,其他均归为非硅成本,主要为封装成本。随着主产业链的价格在过去十余年的快速下降,电池成本的占 比已经从2010 年的91%下降至2019 年的 50%以下;到了2020 年初,历经 2019Q3 大量 PERC 产能释放的电池片价格大跌后,电池片价格趋于稳定,而组件价格近来有所下滑,导致;从成本结构来看,非硅占比最高的边框、玻璃、EVA 等均有一定大宗 商品价格属性,其边际成本主要取决于上游原料价格;而电池片处于景气底部,上游仅有单晶硅片 仍有一定利润;因此,在单一的降本空间持续缩小的背景下,组件环节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 从而摊薄每瓦成本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回顾电池片和组件历史价格,虽然阶段性存在电池片由于技术更迭导致的供需反转(如 PERC 取 代常规 BSF),从而提高了电池片的成本占比,但长期仍然是电池片成本占比的不断下降,非硅成本占比的不断上升的趋势。一般来说,阶段性的电池片价格比重的低点可以认为是电池片供需环 境最宽松的时候,也是电池厂商实现最大让利阶段;可以看出,低点的位置持续下探,这意味着不 考虑供需周期波动的情况下,电池片的成本占比的确是持续下降的;而我们认为光伏行业历经十余 年的发展,各个环节的研发生产均取得长足进步,不存在产能瓶颈,过剩将成为光伏行业的“新常 态”,因此长期来看电池片成本占比下降的趋势预计仍将维持。
1)单焊和串焊的连接环节,即先将电池 片通过汇流条通过串并联将正负极连接,并引出引线,得到电池串;
2)叠层和层压的封装环节, 叠层是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 EVA、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铺好,层压则是通过抽真空将组 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 EVA 融化将上下表面粘结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层压是组件生产 最为关键的一步,对 EVA 的质量和稳定性也有所要求。
3)修边、装框和接线盒粘结的收尾环节, 修片是将 EVA 融化后由于压力向外延伸固化形成的毛边切除,装框则是将安装铝边框提高组件强 度,最后将引线和接线盒相连,利于其他设备的连接;
4)组件测试,对组件的功率进行标定,并 测试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从整个生产流程来看,传统组件生产工艺成熟,并不存在高难度的工艺和 设备要求,技术壁垒较低。
硅成本的下降主要依靠电池片成本和价格的下降。2016 年以来,随着单多晶市场份额的逆转,电 池价格在过去三年里下降了 2/3,其驱动力一方面来自单晶硅片成本的快速下降,另一方面来自 PERC 技术渗透率提升大幅提高了电池转换效率。截至 2019 年,单晶产品市占率已接近 70%,到 2020 年可能接近 90%,轰轰烈烈的单晶已步入尾声。
纵观产业链上游环节,硅料环节处于产能扩张末期,扩产周期长,供需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边际改善, 同时低电价产能转移后进一步降本空间较小;硅片环节处于单多晶替代的末期,单晶硅片龙头目前 毛利率高达 35%左右,而随着行业单晶硅片产能高速扩张,2020 年中将面临供需反转,届时硅片 存在一定的让利空间;根据我们在之前系列报告的测算和产业链最新调研结果,我们预计理想情况 下,单晶硅片价格降至 2.2 元/片(含税),相比目前约有 0.1-0.15 元/W 的让利空间。这部分释放 后,后续硅片的降价速度将会趋缓。
电池片的非硅成本下降主要来自提高电池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银浆成本。目前 PERC 电池 片量产效率可达 22.5%,我们预计该技术路线%;经历一轮新产能释放后, 设备生产效率短时间也难以出现显著提高;而银浆成本在 MBB 的成熟和国产化的推进后已取得一 定成果。根据我们在《光伏产业研究系列报告(4):电池—从新兴到成熟,行业属性迎来历史性 一跃》中的测算,理想的电池片总成本可降至 0.5 元/W,其中电池片长期可贡献 0.08 元/W 的让 利空间。但这个过程不同于过去依靠技术迭代的跃进式发展,而是依赖工艺优化的内生驱动力缓 慢推进,电池片降本速度同样趋缓。
一体化组件厂商硅成本有一定优势,但需要平衡较大资本开支风险。电池片可以分为一体化生产和 第三方采购两类。从目前来看,领先的组件厂商均会配置 60%以上的自有电池片产能配套,实现 一体化生产。一体化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上游的利润向下滚动留存至组件环节,提高毛利率,平缓盈 利波动;劣势在于单位产能的投资加大,对于资本开支和资金的压力较大,同时资产负债率通常也会有所上升,当出现技术更迭时风险较高。除隆基和晶科外,其他组件厂商的硅片布局较少,因此 硅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电池产线的先进性和工艺管控上。
向上一体化能提高毛利率和 ROA。如果考虑单晶硅片-组件一体化和电池-组件一体化两种垂直一 体化模式的话,我们测算目前前者一线%左右,后者的毛利率在 12%左右。从 资本开支来看,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单位投资约分别为 3.5,3,1 亿元/GW 左右;从 ROA 角 度,完全满产情况下硅片-组件一体化厂商可达 24%,电池-组件一体化为 8%,专业组件厂商为负。
但光伏垂直一体化同时也意味着较大风险,一方面是传统技术上的设备迭代,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 颠覆性风险。一旦发生,老产能的盈利能力将会大幅下降,成为“无效”资产,巨大的折旧压力会 直接影响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因此,我们预计各大组件厂商仍将维持一定的电池片缺口,平衡盈利和风险;从长期来看,这种策略使得各家龙头的硅成本相差不会过大。
非硅成本包括辅材、设备折旧、人工和能源等,在目前设备完全国产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 辅材占非硅成本 95%以上,铝边框、玻璃、EVA 和背板是占比最高的四项。
铝边框非硅成本占比约为 32%,其为大宗商品定价模式,采用铝锭实时价格+加工费确定。从铝边 框的单价和铝锭的价格来看,两者走势同步性较高;同时从涨跌幅来看,近年来铝边框的加工费已 有所下降。考虑到铝边框供应商较多,市场已经过充分议价,厂商毛利率在 10%-13%,和费用率 接近,预计这部分的成本将随着铝价波动,下降空间有限。
玻璃非硅成本占比约为 22%,其价格长期有小幅让利空间,中短期受供需格局影响议价能力弱。 从历史来看,光伏玻璃价格虽然持续下降,但降幅低于组件;从今年的价格走势来看,光伏玻璃已 经历经四次涨价,除了四月底的一次因为税改调价外,其余三次均为主动涨价,反映了行业供需偏 紧的情况。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2020 年光伏玻璃仍将维持供需紧平衡,预计价格保持景气;2021 年行业产能释放相对充足,但能否缓解供需还需看当年的装机需求。虽然目前价格下龙头毛利率可 达 35%左右,但紧缺下边际产能的成本仍较高,价格有所支撑;从长期来看,随着信义光能和福 莱特的低成本产能逐步开出,行业产能仍将继续出清,预计边际成本线会有所下移,玻璃长期价格 或有所回调。
EVA 胶膜非硅成本占比约为 11%,其成本已充分优化,龙头掌握定价权。从胶膜龙头福斯特 EVA 胶膜的单位售价和成本来看,胶膜的成本和价格在近几年已进入稳定波动期,普通 EVA 胶膜的配 方和工艺流程均已充分优化,进一步下降空间非常有限,毛利率预计稳定在 20%。从龙二和龙三 海优威和斯威克来看,其净利率也在 5%以下,利润较薄,因此预计 EVA 胶膜的价格也难以压缩。
背板非硅成本占比约为 10%,其近年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大幅下降,厂商毛利率持续下行。根 据赛伍技术招股说明书,各大背板厂商的毛利率在近年来持续下行,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日趋激 烈,售价持续下行,而成本下降速度未同比匹配。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背板和 EVA 胶膜的产 品特点较为类似,在格局稳定后的毛利率水平在 20%左右较为合理,背板价格同样难以大幅下降。
焊带非硅成本占比约 7%,厂商竞争充分,近年来毛利率下降明显。焊带指的是在铜带表面涂覆一 层均匀厚度的锡基焊料,按用途可以分为互联带(连接电池片,焊接与电池片栅线上)和汇流带(连 接电池串和接线盒)。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焊带生产企业约 90 家,国外 20 余家,竞争较为充分。从成本来看,光伏焊带的原材料主要为铜和锡,直接材料成本占比 90%以上,因此行业特点和铝 框较为类似;以行业龙头宇邦新材为例,其毛利率从 2014 年前后的 30%+降至 2017H1 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