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风光等新能源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档提速,能源供给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变,能源消费向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转变。新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电力装备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电源侧,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主体;电网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负荷侧,能源消费端“再电气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全球能源低碳化趋势持续增强,新能源、储能、配用电等市场机会增多。
2023年,受双碳战略的拉动,可再生能源建设投资快速增长。2023年12月21日,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2024年能源工作要深入推进能源,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风光等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网形态向大电网、微电网和局部直流电网并存的形态转变,数字智慧电网机遇显现,电网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智慧配电网升级转型蕴含市场机遇,风光大基地建设推动特高压市场蓬勃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要求核心装备自主化突破,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并网装备、电动汽车充换电等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新能源规模扩大引致新型储能需求增长。2023年,我国核准了 35个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4560万千瓦。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工业领域市场大有可为,2024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与以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传统制造企业升级转型步伐。国际市场蕴含新机遇,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电力建设需求旺盛,现有电力装备更新改造需求迫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沿线经济体之间合作日益紧密,电网互联互通规划为电工装备扩大出口提供了机遇。公司依托高端电力装备打造国际市场整体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向海外拓展市场空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 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
公司是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领先企业,致力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电力高端技术装备,为清洁能源生产、传输、配送以及高效使用提供全面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撑。公司聚焦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轨道交通及工业智能化五大核心业务,先进储能、智能运维、电力物联网、氢能产业等新兴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智能变配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智能电表、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新能源及系统集成、充换电设备及制造服务六类。
智能变配电系统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能源互联网建设需求,搭建状态全面感知、设备全景诊断、故障智能自愈、无人自主巡检、云边协同应用、信息互联共享的智慧变配电系统、物联网云平台,为电网、交通、石化、工矿、智慧园区等领域提供自主可控、规划精准、运行高效、运维精益、服务优质的变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和成套设备。公司智能变配电系统主要产品包括继电保护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智能变电站系统、工业调控系统、智能一二次融合设备、配电终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等。
直流输电系统主要通过整流和逆变的方式,利用直流输电电压等级高、能量损耗小等特点,完成电能的传输,为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非同步交流系统的联网等提供成套设备和技术。公司是目前国际领先的具备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设备成套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形成了由±1100千伏及以下特高压直流输电、±800千伏及以下柔性直流输电、直流输电检修和实验服务等构成的特高压业务体系。公司直流输电主要产品和业务包括直流输电换流阀、直流量测设备、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直流仿真系统、数字化换流站及换流阀运维等。
智能电表业务基于国际、行业标准,以智能电表为中心打造电力用户全景感知群,以智能终端为中心打造边缘计算处理平台,快速构建基于营配融合的低压智能用电解决方案,应用于营配融合、精益化台区管理、台区反窃电、有序用电、共享用电等场景。公司智能电表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电表、智能用电终端、用电采集系统等。
智能中压供用电面向发电、电网、轨道交通、石化等领域,采用数字、通信和电力电子等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控制保护、智能化设备,具备供用电领域核心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和运维检修等服务能力。公司智能中压供用电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开关、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接地成套装备、环网柜等。
新能源及系统集成面向新能源、储能等领域提供工程咨询、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包等业务。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电网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投入增速加快,公司拥有从新能源发电到储能的系列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公司响应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建设战略,聚焦制氢电源、离网制氢解决方案,大力开拓氢能产业领域。
充换电设备及制造服务包括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加工制造服务等业务。面向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提供智能充换电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较高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制造商,拥有“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公司自主研制的电力电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采用标准模块化结构工艺,为电网、发电、工业用电、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成套设备和技术服务。加工制造服务业务包括机箱、机柜、户外箱体、开关机构、结构产品设计与制造、电子屏柜装联、表面涂装等加工制造业务。
公司实施集中采购模式管理。对于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投资类工程、货物和服务,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对于依法必须公开招标范围外的物资和服务,主要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凡是标准化、具有一定规模或通用性、供应商竞争充分的物资,均纳入公司集中采购。公司采购种类数量较多,主要是生产产品所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物资,生产线、研发测试等生产经营用设备。公司采购产品分为一次设备部件类、电子元器件类、二次设备部件类等类型。
公司坚持需求驱动生产、计划指导生产,加强合同交付全过程管控。一是根据客户需求,加强与生产、销售和设计部门的交流沟通,扎实开展生产交付全流程精益项目,进一步压缩生产周期,实物库存下降明显,生产交付保障能力快速提升;二是通过聚焦核心制造能力,建设先进智能化产线,提高生产运营效率,支撑核心业务发展;三是依托生产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建设精益生产制造体系,实现人员、资金、信息和生产的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生产管理。
公司结合行业头部客户集中度、各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了大客户、区域、行业三维营销架构,形成了横向覆盖全国地市纵向穿透客户组织的矩阵式立体营销网络。通过对营销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市场与公司研发、方案、生产、服务的协同,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一体化作战平台,全方位提升客户满意度,以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巩固拓展市场。
1.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紧密围绕国家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自主化的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聚焦能源电力行业需求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形成了电力电子技术、保护控制自动化技术、智能量测技术、配网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充换电技术、先进制造及集成技术6项核心技术,“嵌入式软件平台、嵌入式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三大核心基础平台,创造了数十项“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2.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公司核心业务产品覆盖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具备超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智慧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充换电、工业及轨道交通供用电、能源互联网、先进储能、智能制造等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和工程服务能力。
3.丰富的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业绩。公司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先后为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长江三峡工程及核电建设、高速铁路建设、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大型工程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装备支撑。
4.领先的智能化制造能力。公司依托首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和省级示范工厂,建成了先进的智能电表、预制舱、低压磁控开关等自动生产线,实现了标准、技术、产品和方案的国内和海外输出。具备保护监控、智能配电终端、智能电表、充电桩、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柜等大规模制造能力,自动化生产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单板、装置、屏柜、舱房及系统级的电力设备全平台设计与生产制造能力。
5.优质服务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公司始终坚持“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了以线上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敏捷响应服务平台,畅通多渠道入口,实时倾听客户声音,灵敏感知客户体验,持续驱动业务提升,致力于打造覆盖全国、辐射海外的营销服务网络体系,为客户提供 7×24小时“一站式”、“零距离”、“全方位”优质服务。实现公司运营效率、产品质量、服务能力等方面大幅提升,“许继”品牌形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2023年度,公司聚焦“七条主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敢为敢创、奋力攻坚,经营质效大幅提升,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双碳目标、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履约交付、客户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夯实,企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70.61亿元,同比增长13.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05亿元,同比增长 28.03%,研发投入7.94亿元,同比增长13.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48亿元,同比增长56.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41%,同比提升1.50个百分点。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围绕“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以电网产业为基础,构建源网荷储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战略规划闭环管理机制,围绕新老市场和新老产品细化战略举措,挖掘“第二增长曲线”。新兴业务孵化成效显现,完成新兴业务布局和系统软件业务规划;设立氢源技术分公司,聚焦 IGBT制氢电源、氢电耦合等产品与方案;依托自主技术和成熟产业主体,成立工业 PLC、BMS、储能一体机等事业部。工业 PLC、IGBT制氢电源实现首台套订货,BMS完成试点项目。产业合力进一步凝聚,实施仪表业务整合,完成哈表所股权收购,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获批省智能充换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及子公司许继软件通过软件能力CMMI5级认证。许继变压器荣获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国产化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入选国资委第一批央企深化安全可靠替代工作典型案例。“非技术线损实时主动监测及智慧治理技术方案”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通过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认定,全国产芯换流阀控制设备在葛南工程首台套应用。
新业务产品持续拓展。新能源领域,突破清洁能源全网统一消纳、网荷协同互动等关键技术,新能源调度控制系统在湖北实现应用。储能领域,打造贯穿储能电站业务全链条的产品体系,工商业储能一体机、储能集控、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首台套应用。海上风电领域,直流控保中标德国海上风电柔直工程,实现高端装备从技术“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市场开拓成效显著。网内市场稳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