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7%,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1]。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精确农业,广泛应用农业机器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率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3]。果蔬的采收方法有手工采收、机械辅助采收和机械化采收3种[4,5],世界萝卜的总产量为4 900万t/年,其中中国680万t/年,国内的采摘作业基本上都是手工进行的,收获作业劳动强度大。随着农业设施的发展和作业机械化的要求,对萝卜种植模式要求也越来越高,种植、管理和收获的劳动量也越来越大,亟需研究开发果蔬收获机器人,实现果蔬的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收获[6,7],为此,通过对萝卜种植与采收情况的调研,设计了一款萝卜采收机械手,以期为萝卜的自动化采收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萝卜采收过程的特殊性,为了提升萝卜采收的工作效率,所设计的是一种农业机械中的收获机械手,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其组成示意图如图1。
萝卜采收机械手的关键部位主要包括:1)手爪部位。手爪部位的主要工作是对萝卜进行抓取,为了减少手部由于惯性带来的不平稳性,此部位采用回转的形式,而手爪只用两根手指代替;2)手腕部位。手腕是连接手爪部位和手臂部位的关键地方,其主要工作是调整萝卜的方位,使萝卜被抓的时候可以进行摆动和回转,辅助萝卜采收过程的连贯性;3)手臂部位。手臂部位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承,在采收过程中带动其他部件运转,并按照采收要求将萝卜搬运到指定的位置,设计时只需要实现手臂部位的升降与摆动即可。此次设计机械手应实现的功能:萝卜的挖掘、被挖掘的萝卜转移到指定位置,图2为机械手的机构形式简图。
由于萝卜生长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萝卜采摘过程中所需要的拔取力,故需要对不同地方生长的萝卜进行采收力的测定。把细绳系在萝卜的茎叶或者根茎部位,细绳的末端连接计力器材,多次读取并记录最大拉力。图3为湖北省长阳和沙洋两个地区分组测试萝卜拔取力的试验结果,现取5组数据平均值F=80 N,萝卜重量约为0.5kg,故重力G=5 N,摩擦系数f=0.2,夹紧力N=0.5 G/f,得N=12.5 N。
机械手手臂上下行程为500 mm,手腕旋转角度90°,手臂旋转角度90°,按照循环步骤安排确定每个动作的时间,从而确定各动作的运动速度。各动作的时间分配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总的循环时间的长短,各动作之间顺序是依序进行还是同时进行等[8],此次设计各动作依序进行,为保证萝卜的质量必须限制采摘速度及加速度,采摘速度初步定在小于1 m/s,此速度由各关节液压缸流量控制保证。
手部是用来直接握持萝卜的部件,由于被握持萝卜的形状、尺寸大小、重量、表面状况等的不同,根据实际要求,设计采用夹钳式的手部结构。夹钳式手部结构由手指、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三部分组成,它对抓取各种形状的物体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常见的传动机构往往通过滑槽、斜楔、齿轮齿条、连杆机构实现夹紧或放松[9]。由于抓取尺寸约为90 mm×240 mm的圆柱体,故采用夹钳式平面指形结构较为合适。
设计中机械手手爪在夹持萝卜时,其夹握力分析简图如图4。为了增大夹握力,采取以下两种方法:①设计铲刀角度170°,以增加手指和萝卜的接触面积;②增大手指和萝卜间的摩擦系数,为此采用较宽手指与萝卜接触,故此处f取0.2,将上述数值代入得:
考虑到在传送过程中还会产生惯性力、振动以及受到传力机构效率等的影响,故实际握力还应按公式(2)计算[10]:
式中,η为手部的机械效率,一般取0.85~0.95;k1为安全系数,一般取1.2~2.0;k2为工作情况系数,主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按公式(3)估算[10,11]:
机械手腕与机械手臂连接在一起,手臂运动结束后调整手腕的位置状态,以此来提高萝卜采收过程的拔取率。手腕部位的机械结构设计应该力求扎实紧凑,且转动惯性小。手腕也是末端执行部位与机械手臂之间的桥梁,处于手臂部位的前端,手爪的末端,因此其承受载荷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萝卜的采收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其机械强度与刚度,并且要让其布局合理。结合设计要求,设计出腕部位的结构如图5,其为典型腕部结构中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回转缸驱动的腕部结构,直接用回转液压缸驱动实现腕部的回转运动。
机械手的手臂部位是实现机械手末端手爪进行大尺度位姿变换的关键部件,即把末端手爪部分移动到空间的指定地点。手臂部位的驱动形式主要有液压传动式和机械传动式两种,由于手臂部位的大尺度工作范围,以及工作中也需承受腕部和手爪部位的动力载荷,而且其姿态调整的灵活性影响到机械手的定位精度,因此手臂部位采用液压回转缸的形式实现手臂的大尺度旋转动作,如图6所示的手臂结构,采用一个回转液压缸,实现小臂的旋转运动。从A-A剖视图上可以看出,回转叶片用键和转轴连接在一起,定片和缸体用销钉和螺钉连接,压力油由左油孔进入和右油孔压出,以此来实现手臂部位的旋转。
从萝卜采收的工艺过程可以得出,机械手运动的时候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不需要太高,设计使用电磁换向阀的液压回路可以较好地提高采收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从降低供油压力的角度来分析,机械手的液压系统可以采用单泵供油,而手臂部位的旋转和位姿的调整等相关机构采用并联供油。为了防止多缸的运动系统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干涉和保证运动过程中实现非同步运动或者是同步运动,油路中的换向阀使用中位“O”型换向阀,夹紧缸换向选用二位三通电磁阀,其他缸全部选用“O”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2,13]。机械手臂位姿调整的过程中要求行程可变,在液压缸的起动和停止的过程中也需要缓冲,但由于回转缸内空间狭小,且回转缸为小流量泵供油,故本系统没有在回转缸换向回路中采用缓冲回路,仅在大流量直动液压缸中采用缓冲回路。
在上述主要液压回路定好后,再加上其他功用的辅助油路(如卸荷、测压等油路)就可以进行合并,完善为完整的液压系统,并编制液压系统动作循环及电磁铁动作顺序表,其中液压原理图如图7。
为了让机械手工作时可靠且有较强的稳定性,控制部分的设计思路是让该机械手的部件顺序动作,所以,在任一时间该机械手都只有一个部件被驱动,而各个部件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范围都是受其结构限制的[14,15]。PLC的状态流程简图如图8所示,机械手在自动运动状态时每一个周期需要完成以下动作:萝卜采摘开始时,机械手被设定在准备状态,第一步为手臂下降;下降完成后,手爪扎入地下指定深度,进行第二步手爪夹紧;为完成挖萝卜动作,手腕带动手爪及萝卜旋转90°;完成上述动作后,机械手臂向上提升完成拔去动作;手臂摆动90°,以实现对萝卜的转移;最后手臂回摆,手腕回摆,机械手回到初始状态。
通过对机器人技术及机械手结构的分析,对萝卜采收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萝卜采收机械手的整体方案结构,设计萝卜采收机械手的关键结构。萝卜采收机械手能配合萝卜采收机依次完成萝卜的拔取、翻转、转位等动作,但该机械手在结构及工作性能的稳定性方面还需在田间进行试验,控制方案有待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情况进行优化。
[1] 方建军.移动式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273-278.
[2] 何 蓓,刘 刚.果蔬采摘机器人研究综述[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北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
[3] 赵 匀,武传宇,胡旭东,等.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20-24.
[6] 刘小勇.番茄收获机械手机构分析及双目定位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
[7] 李增强,章 军,刘光元.苹果被动抓取柔性机械手的结构与分析[J].包装工程,2011,32(15):14-17.
[11] 天津大学《工业机械手设计基础》编写组.工业机械手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2] 王 敏,王 华.PLC在液压实验台上的应用及仿真程序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57-59.
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已经满足不了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的要求,针对具体生产工艺,结合机床的实际结构,利用机械手技术,设计用一台上下料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机床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
二.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结构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而且维修方便。
三.机械手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还引进了视觉、听觉、接触觉传感器,使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械手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柔性仿形喷涂机械手开发,柔性仿形复合机构开发,仿形伺服轴轨迹规划研究,控制系统开发;
五.焊接、搬运、装配、切割等作业的工业机械手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以及离线示教编程和系统动态仿真。
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械手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性价比高,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工业机械手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和关节型结构。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直角坐标机械手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a。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因此,其运动位置精度高,但此种类型机械手的运动空间相对较小,如要达到较大运动空间,则要求机械手的尺寸足够大。直角坐标机械手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搬运作业。直角坐标机械手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圆柱坐标机械手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b。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这种机械手构造比较简单,精度相对较高,常用于搬运作业。
球坐标机械手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c。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这种机械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